什么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1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凝聚力。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3
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普通话的发展史
1901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
1918
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
1923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
1953—1955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推向全国。
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①制定训练计划,严格执行,每天大声读一两篇文章,练习绕口令,从简到难。
②学习新闻播音练习,多和普通话好的朋友、同学交流,背诵喜欢的文章或演讲稿。
③在公众区,练习随口表达,参加各种校园的演讲诗歌朗诵。
第一阶段
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
第二阶段
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第三阶段
到底是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还是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 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编辑 | 魏新宇
校对 | 刘玮杰
初审 | 沈方欣
终审 | 丁紫薇
来源 | 昆都仑区文化馆